由冷转暖:长绒棉市场新脉动
长绒棉,又称海岛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由于其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世人誉为“棉中极品”。它也是纺高支纱的关键材料,高端色织、家纺等国内顶尖产品和出口的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无一例外需要使用以长绒棉为主要原料的纱线。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埃及出产。
然而,在有着中国棉都之称的新疆阿瓦提县,去年长绒棉的丰产却不能给棉农们带来增收,近十万棉农感叹“卖棉难”。虽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可以看到,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好转,对长绒棉来说这可能是个利好信号。
长绒棉缘何遇冷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起南疆棉花收购到年末,阿克苏地区长绒棉价格始终维持在每公斤8.7元左右,最低时跌至每公斤8.2元;而同期普通棉花的收购价格始终高于长绒棉,业内人士称,50多年来,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影响。考虑到市场因素,去年国家收储时并没有把新疆长绒棉纳入临时收储的范围。从国际范围来看,收储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均价,从而形成了之前长绒棉价格反而不如普通棉花的情况。为了减少亏损,不少农民甚至把这种极品棉花掺入普通棉中,“以好充次”。
除了国储棉政策影响之外,市场需求也是制约长绒棉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女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多数企业增速十分缓慢,这也导致作为高支纱原料――长绒棉的滞销。我国长绒棉年均需求量为20万吨,而国产长绒棉只能满足一半,虽然如此,按理说长绒棉不该发愁销路,可在去年一年间,市场的不景气以及棉价倒挂的压力迫使有些企业宁可面临原材料短缺产能不足的危险,也不敢贸然采购原材料。
长绒棉遇冷并不仅仅是市场问题,伤害的也绝不只是棉农。阿瓦提县农业局副局长孙积贵告诉我们:“国家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种重要的棉花品种明年将彻底从我国消失。”在去年,普通棉农虽然可以通过国家临时收储略有盈利,但由于化肥、农药、人力等生产成本的上升,已经有不少棉农准备在今年转而种植其他盈利更大的经济作物,种植长绒棉的棉农在这一问题上,似乎显得别无选择。
新疆棉花育种专家田立文认为,如果2013年新疆不再出产长绒棉,在长绒棉定价上我国也就没有了话语权。如果我国市场的长绒棉价格将完全由美国说了算,这会给下游企业带来很大的隐患。若国家再不从政策上进行保护,任由国产长绒棉就此消失,那么当市场回暖的时候,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
去年的遇冷仿佛是在为今年的复苏做准备,虽然之前一年出现了如此多的不利因素,但中国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终于顶住了压力。
多方因素刺激价格上升
2013年刚开始,就传来了不少关于长绒棉的利好消息。
从宏观来看,进入2013年以后,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好转,美国经济研究联合会经济指标部门主管法兰科表示:因就业形势好转,消费者开始更乐观地评估现状。消费者对未来半年经济的预期信心指数相比去年稍有提升。而劳工部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到2012年末,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少于之前预期。另据穆迪分析公司报告,企业在去年第四季度初共增聘近16万员工,增幅明显。商务部也公布了一系列数据,数据显示美国新房库存减少,将有助于提升住宅营建支出。整体而言,国际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国际对长绒棉需求要略大于去年。
国内企业则显得更加活跃,勇于积极面对不利因素。孙淮滨主任告诉记者,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缓慢,到第四季度则已经开始恢复。国内某知名纺织企业总裁回忆,在温家宝于去年8月10日巡视浙江并发表讲话以前,他经营的整个企业始终停滞不前,一直到第四个季度局面才有所缓解。截止到今年3月份,1到3月的增幅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因此,可以认为今年国内的经济形势要优于去年,长绒棉的使用量也将远大于去年。政策方面,孙淮滨主任认为,5年前我国国储棉临时收储政策属于“非常时期、非常解决”,而5年后,国家应从其他途径帮助农民。对企业而言,增加配额只是权宜之计,而增加国产棉竞争力才是长久之计。在弱化了棉花收储对长绒棉的影响之后,长绒棉在市场上的尴尬地位必将得到缓解。
今年3月份以来,受国际和国内各方面因素影响,长绒棉报价普遍上涨,成交情况明显好转。据贸易商介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下流精梳高支纱价格上涨,带动了长绒棉的需求,纺织厂采购积极。另一方面,去年长绒棉价格下跌,今年长绒棉种植面积减少也拉高了采购价格。
一位来自新疆的贸易商告诉记者,近期含有长绒棉产品的纱线订单比较好。在新疆长绒棉春节前报价24000元每吨,3月初已经达到25000元每吨,算上运输费用,长绒棉到内地的价格达到了26500元每吨。河北一位贸易商则认为,虽然近段时间报价上涨,但成交方面依然需要谨慎,具体需要根据棉花质量决定。
长绒棉作为纺高支纱的关键材料,其价格在经历去年大幅的波动以后,终于在今年开始回升。从目前看到的材料分析,今年的长绒棉市场一定优于去年,没有其他意外的情况下,长绒棉销量和价格都会有一个提升。
然而,2013年仅仅过去了一个季度,全年市场究竟如何仍然难以预料,专家建议,在今年,各企业在经营生产方面仍应维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凡事“留有余力”。